6月27日至7月5日,无锡职业技术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星火筑梦”3.0实践团14名师生志愿者,带着对文化传承的热忱,走进江苏省无锡市太湖街道方庙社区、保利实验幼儿园和首佳实验幼儿园,为孩子们精心打造了“筑梦童心,‘育’见未来”非遗文化体验系列活动,将厚重的非遗技艺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儿童实践,在童真童趣中点燃非遗文化传承的“星火”。
在方庙社区,实践团备了包括活字印刷、漆扇制作、螺钿制作和鲁班锁拆解在内的四种体验活动,吸引了周边众多青少年的参与。
木活字印刷体验区,孩子们化身“小小印刷匠”,好奇地触摸梨木字块的凹凸纹理,亲手体验捡字、排版、刷墨、覆纸、按压的全过程。漆扇制作现场,当志愿者演示将漆滴入水,晕染出奇幻花纹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哇!颜色在水里开花啦!”随后,孩子们挑选喜欢的颜色滴入水中,用搅拌棒轻拨水面引导纹理,再屏息凝神地将团扇缓缓浸入、提起……流动的色彩在扇面凝固成独一无二的天然画卷。
在螺钿制作体验中,孩子们看到志愿者展示的现代螺钿胸针、发簪等精美作品,跃跃欲试,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贝片蘸胶、精准拼嵌成绚丽图案。鲁班锁拆解与复原重点引导孩子们体验非遗榫卯技艺,志愿者一步步演示拆解与复原技巧,孩子们仔细观察、反复尝试,探寻榫卯相接的奥秘。
而在两所幼儿园里,志愿者带领暑期班的孩子们体验了创意手绘油纸伞和扭扭棒簪花。孩子们化身“小小伞面设计师”,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用环保颜料在伞面上尽情创作。憨态可掬的动物、绚烂的花朵、梦幻城堡、游弋鱼儿甚至京剧脸谱跃然伞上。扭扭棒簪花制作在锻炼孩子们精细动作的同时,志愿者们也为他们普及了簪花的悠久历史,以及绒花、绢花等非遗工艺。当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簪花”戴在头上,传统簪花的华贵化作了发间的烂漫新潮。(林姣姣、范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