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在此变革中,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正大幅提升。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与此同时,“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医康养领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呼应国家战略导向与区域发展脉搏,一所聚焦大健康产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湖州健康职业学院,在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太湖南岸应运而生。
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位于鑫远·太湖健康城的湖州健康职业学院将于今年9月迎来首批学子。学院精准对接健康产业发展前沿,首批开设护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食品营养与健康、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6个专业,致力于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理实结合、突出以学促业,打造服务“健康中国”和区域发展的医康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这不仅填补了湖州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上的空白,为湖州建设“青年向往的活力型城市”注入强劲的“青”磁力,更成为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生动实践。
需求倒逼供给 30亿元投资锚定人才未来
“建设运营这样一个大健康类的高等职业院校,并不是‘头脑一热’想出来的,早在12年前,我们就把建设运营一座专业的大健康职业院校列为一块重要的产业‘拼图’。”湖州健康职业学院校董徐涛说,“举办方自持自营的医院、养老和学校,构成了大健康产业的闭环发展。”
然而,占地面积 533亩、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总投资达30 亿元——如此大的规模和投资体量,加上相对缓慢的投资回报率,一家民营企业为何能坚定不移地干下来?“我们坚信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徐涛说,“我们有志于通过人才培养和输出,未来将为长三角区域的大健康产业带来丰富的人才资源,更能够持续稳定、标准化、系统性地保证湖州本地对健康产业人才资源的需求。”
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评价一所职业高校,必须放眼市场及行业来看。以银发产业为例,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分析预测显示,中国将在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30%),养老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将急剧上升,且对人才的专业化、高品质服务能力要求更高。
湖州健康职业学院举办方曾联合浙江华夏民生与公益研究院发起的《理想养老生活方式调研》也印证,新生代老年人特别是60后群体,他们的养老观念和消费观念有着显著的变化,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健康意识也更强。然而,现实是养老护理员队伍专业水平亟待提升,医疗、康复、心理、社会工作等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
这种供需矛盾直接反映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上。近年来,养老服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持续向好,“毕业即就业”、“抢聘”现象频现。学院筹建时调研、走访了很多同类型高校,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足见市场对这类专业人才需求量之大。
养老不仅是一个社会产业,更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事业。各级政府也在大力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以湖州市为例,其在浙江省首创了“四班共推”模式,配套组建精英竞技队和人才库,建立“岗位津贴+薪资调控”制度,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按照5个等级每月补贴200—1200元,优秀护理员月薪可达上万元。可见湖州对养老服务类专业人才的渴求。
探索‘医疗+养老+教育’三位一体模式
面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期待,湖州健康职业学院如何锻造符合时代需求的技能人才?
首先,硬件条件不能差。学院立足绿色生态理念,打造富有内涵的诗意校园。已投入使用包括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场馆、食堂、后勤楼、学生公寓等在内的建筑24.3万平方米,全面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求。
其次,师资力量是关键。学院汇聚国内知名学者、医学专家、护理学专家、省级教学名师、高校学术骨干及专业带头人组成管理与教学核心团队。专任教师队伍由经验丰富的医学、护理学专家及“双师型”教师构成。“我们现有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 66%,副高及以上职称占44%,‘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0%,为高质量教学奠定坚实基础。”湖州健康职业学院副院长高兰说。
最后,专业设置是核心。除首批开设的6个专业以外,未来五年,学院将以护理服务、医学技术、健康管理、食品医药四大专业群为核心,计划在5年内开设专业总数达16个左右,持续提升专业集群服务大健康产业的能力与水平,全力打造万人规模的长三角大健康产业应用型人才高地。
“医养教”“产学研”一体化是湖州健康职业学院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鑫远·太湖健康城的核心项目之一,学院与健康城内按三级标准建设的浙江鑫达医院、可容纳2000位长者入住的高端养老社区鑫颐·太湖椿,以及能满足医养康护多重需求的椿怡护理院等产业资源深度协同,共同构建“医疗支撑、养老驱动、教育赋能”的产业闭环。学生实训场景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实现“所学即所用”。这些丰富的产业实践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习实训资源,也为他们未来就业开辟了广阔通道。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与支持。据悉,学院已于湖州市民政局建立定向培养计划,签订人才共育战略协议。
高兰表示:“未来,我们将不断深化探索‘医疗+养老+教育’三位一体模式,为破解健康产业‘人才缺口大、服务碎片化、产业链断层’痛点提供湖州方案与实践范例。”
激发城市活力新动能
高校是年轻人与城市建立情感联结的关键纽带。近年来,湖州锚定“青年向往的活力型城市”目标,全力打造体现青年价值、发挥青年作用、赋能青年成长的“青创新城”。湖州健康职业学院的加入,将为湖州高教版图增添了重要一块。
学院首年计划招生1200人,五年内规划在校生规模达万人,其中预计80%来自湖州市外。随着数年的学习与实践,这些青年学子对湖州的归属感会逐渐沉淀为一种深刻的城市记忆和情感联结,从而使“流入人才”转变为“留下人才”。
高校师生群体的集聚,本身就是区域发展的一池活水。这一池活水的能量有多大?随着学院师生规模的扩大,其带来的学习、生活、消费等多元需求,将有力促进周边餐饮、零售、商业、娱乐等生活配套的完善与繁荣。与此同时,学院也将校园内的图书馆、体育馆等硬件设施向周边居民开放,真正让教育打破壁垒、惠及普众。更重要的是,青年人才的持续流入,将带来知识、技术、创新理念等现代要素的系统性注入,为南太湖新区乃至湖州市的未来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与想象。(董科娜 湖州健康职业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