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光汇聚星河,用真心连结你我——徐州工程学院校青协支教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徐海波

徐州工程学院校青协17名成员组成的第二届薪火支教团奔赴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远扬双语学校与14名学生一同开展一系列趣味活动:三堂特色课程、制作手印旗帜和包饺子。活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旨在让学生们亲手接触中华传统文化、探讨有趣科学现象。

图为第一次试讲活动圆满结束大合照。乔云茜供图

志愿者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并肩同行。他们不仅教授知识,还关注着孩子们的日常。在课堂中,他们作为老师,用精心设计的趣味课程点燃求知的火花。

“跟着柯南做实验”趣味课堂上,蜡烛、水和玻璃杯、硬币成为了同学们的“探秘工具”。孩子们一边听着刘方老师的指令,一边进行着自己的操作。当发现硬币“看不见”、装着蜡烛的玻璃杯中水位上升时,兴奋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有人惊呼实验现象,有人主动分享发现,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浓厚的兴趣也化为了探索的动力。

植物拓染课上,教室成为了自然艺术工坊。郭心妍老师讲解完植物拓印和植物染的发展历史后和孩子们共同进行植物拓印。大家一起将提前采集的花和草固定在卡纸上,手持锤子,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调整力度与角度把植物的纹路敲在上面。随着锤声落下,花草的纹理与色彩渐渐印在卡纸上,一幅幅独一无二的拓染作品新鲜出炉,此刻自然与创意拼接,志愿者和孩子们共同传递着古人的智慧。

“走进戏曲世界”课堂里,陆秋如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精致的京剧脸谱道具。她首先从脸谱的色彩寓意讲起,“红色代表忠义,白色象征奸诈.....”边说边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角色的脸谱。同学们听得入神,在互动环节积极举手,有人甚至还唱起了歌,随着歌声的弥漫,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了脸谱的魅力。随着课程展开,同学们开始尝试勾勒脸谱线条,在一笔一画间,深刻感受国粹京剧的独特魅力。

在课堂外,他们也是耐心的倾听者,捕捉孩子们心底最细微的声音。一次次推心置腹的课后交流,一次次心灵相通的真诚对话,成为驱散迷茫、播撒阳光的温暖桥梁;他们是孩子们的微笑记录者,蹲下身与孩子平视,举着相机耐心等待,捕捉孩子们挥手大笑的瞬间;他们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一起包饺子、做旗帜。长桌上放着食堂大爷大妈备好的馅料与饺子皮,志愿者与孩子们相拥在桌前裹饺馅捏饺皮,手把手教孩子捏出“麦穗纹”“月牙褶”——这些老辈人传下的包饺子手法。孩子们边学边聊,有的孩子想起了自己与父母在家一起包饺子的过程,有的孩子则想起自己第一次学包饺子的时候,还有的孩子高兴地举起手上的饺子说:“我终于会包站起来的饺子啦!”

图为志愿者组织的集体包饺子活动。仓雅蜓供图

教室的地板上铺着一面白色旗帜,志愿者和同学们大大小小的手印布满在旗子上构成一幅色彩斑澜的画卷。首先志愿者以中国传统“五色观”为引,取青、赤、黄、白、黑五色,调配出墨绿、雪青等雅致间色涂抹在孩子们的手掌上,在白旗上按下专属手印。最终成型的旗帜不仅是色彩的融合,更让传统美学与童心创造力交织,每一处色彩与印记,都成为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的生动注脚。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一起按手印的照片。郭心妍供图

这些美好的瞬间,如同璀璨的珍珠链,串起与孩子们待在一的美好时光。志愿者和孩子们相互理解与支持的力量,如同潺潺溪流,在校园里悄然流淌,滋润着志愿者与孩子间跨越年龄的情谊,让情分从生疏走向默契。

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心手相连、同舟共济的旅程。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共同编织着信任与希望,如阳光般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见证着爱与成长的双向奔赴。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会在爱中健康成长,让爱与温暖在更多人心中传递,化作点点星火,点燃更多心灯。(郭心妍、刘涵旭、仓雅蜓、谢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