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星火“乡”传岐黄术,艾香情暖护童真
发布时间:2025-08-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徐海波

2025年6月26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岐黄薪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高兵副教授带领下深入阜阳市临泉县,将专业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人文关怀精准送达特殊教育学校儿童与田桥街道老年公寓老人身边,特别为社区老党员送上健康礼包与敬意。这是该校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以仁心仁术践行基层医疗服务的生动实践。

特教教室 |指尖流转草木馨香

临泉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手工教室内,十多种中药材铺陈开来,散发出混合的草木清气。白芷、丁香、佩兰、薄荷……“岐黄薪火”团队的学生们正耐心引导孩子们辨识这些天然药材。面对听力障碍的小朋友,队员们放慢动作,用清晰的手语配合实物展示,教他将混合好的驱蚊草药小心装入锦囊袋。小朋友专注地模仿着每一个步骤,指尖仔细感受着药材的粗糙纹理与独特触感。小朋友们很害羞,最初只是安静地观察,在队员们的轻声鼓励下,他们慢慢伸出手,轻轻捏起一片叶子,好奇地凑近鼻尖嗅闻,脸上露出了浅浅的笑容。特教老师全程陪伴,她观察到:“这种直观的感官接触,对特殊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特别契合,比单纯讲解有效得多。”

知识课堂 |图说中医走进童心

香囊制作间隙,团队精心准备的中医药科普课堂开讲了。高兵副教授没有使用深奥术语,而是借助大幅彩色图解,向孩子们及陪同老师讲解儿童常见病的简易中医保健方法。他现场演示了几个简单的穴位按压手法,如缓解感冒鼻塞的迎香穴、帮助消化的足三里,鼓励孩子们在自己或家人不舒服时尝试。团队自编的趣味绘本更是成为焦点,书中用生动可爱的卡通形象描绘了“小小穴位本领大”、“药食同源小厨房”等主题。高兵副教授强调:“对特殊儿童家庭而言,易于掌握、安全有效的中医外治法和小儿推拿基础,是日常健康管理的重要补充。”

心意传递 |香囊满载无声祝福

活动进入尾声,孩子们制作的香囊已初具雏形。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在香囊外袋贴上自己绘制的“健康小卫士”贴纸,或是写下祝福的话语。一位害羞的小男孩,在志愿者引导下,反复触摸着香囊里自己挑选的药材,然后郑重地将它递给陪伴自己多年的康复老师,用动作表达心意。“这不仅仅是一个驱蚊香囊,”高兵副教授看着师生互动的温馨场景,对团队成员说,“它成了孩子们表达情感、建立信任的一个独特载体,也是中医药文化以最温暖、最可感的方式在他们心中播下的种子。我们今天做的,是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知道,中医的关怀,可以如此贴近他们的生活。”

田桥街道老年公寓 |艾烟袅袅暖桑榆

同一时间,田桥街道老年公寓里暖意融融。年近八旬的奶奶安静坐在轮椅上,队员手持艾条,精准悬灸她常年酸痛的膝盖。温热的艾烟袅袅升起,奶奶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姑娘手真稳,暖到骨头缝里去了。”老人轻声赞叹。活动室内,血压计、血糖仪有序运转,学生们为排队等候的老人耐心检测,详细记录数据并提供个性化建议。推拿区里,队员指法娴熟地为老人舒筋活络,细微的骨节声响与轻声询问交织,构成一幅无声的守护图景。“基层老人慢性病高发,便捷服务与专业指导就是及时雨。”高兵副教授指出,这正是团队坚持下沉服务的核心价值。

党员关怀 |健康礼包致敬初心

在义诊活动有序进行的同时,团队特别关注了公寓内的老党员群体。高兵副教授带领队员,带着精心准备的“老党员健康关爱包”,专程来到几位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房间。健康包内有常规的降压、活络中药贴剂和足浴包。在老党员家中,队员仔细询问他的健康状况和用药史,为他测量血压、检查关节活动度。“爷爷,您这膝关节劳损是老问题了,这个温经通络的艾灸贴,您晚上贴敷,配合我教您的这个穴位按摩手法,能舒服些。”队员们一边示范,一边解释。面对86岁、党龄超过60年的一位奶奶,学生们围坐聆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并送上特制的安神助眠香囊。奶奶摩挲着香囊上绣的党徽图案,动情地说:“组织没忘了我们这些老骨头,孩子们送来的这份心意,暖得很!”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老党员们朴实而坚定的信念力量。

归程 |星火传承启新程

夕阳西下,老年公寓长廊里艾草的余香尚未散尽,老人们倚门挥手的身影在暮色中渐行渐远。岐黄薪火的年轻医者们带着临泉土地上沉甸甸的信任踏上归程。在特教学校孩子们好奇探索的眼神里,在社区老人舒展的眉宇间,在老党员紧握的布满岁月痕迹的双手中,中医药仁爱的星火已悄然播撒。这星火,不仅点亮了特殊人群的心间灯盏,更映照着新时代青年医者传承岐黄、服务人民的坚定初心,在广袤的基层沃土上,正酝酿着生生不息的力量。(范雪莉  胡景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