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四位一体”品牌战略的推动下,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加速升级,通榆黏玉米凭借弱碱地天然禀赋与全链品质管控,成功入选“吉林鲜食玉米五大地理标志品牌”,成为吉林西部农业发展的亮眼名片。
清晨,通榆县开通镇的鲜食玉米基地,弱碱地升腾的水汽中,弥漫着黏玉米独特的甜糯香气。北粮集团农技人员仔细观察玉米植株,监测长势;农户岳晓成扒开根部土壤,查看墒情。一人多高的黏玉米茎秆挺拔、叶片翠绿,拔节生长的韵律里,藏着通榆黏玉米以自然为底、科技为翼,书写“好粮优价”的增收故事。
弱碱地:天然的“品质温床”
“收购商进村,先确认是否为地理标志地块,再检测容重、有机质含量。”岳晓成手握玉米鲜穗,话语里透着底气,“咱这玉米咬感弹润,回甘悠长,市场认账,收购价自然坚挺。”
通榆黏玉米的优秀品质,深植于吉林西部弱碱地的生态密码。这里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黑土层深厚,弱碱地富含天然矿物质,叠加年均2900小时的充足光照与昼夜10℃左右的温差,100余天的生长周期中,籽粒充分积累糖分与淀粉,造就“甜糯交融、余味沁脾”的独特口感。
依托区位资源优势,通榆县以发展鲜食玉米全产业链为目标,推动规模化种植、精深加工和农民增收协同发展。全县在龙头企业北粮集团吉林省通颐食品有限公司的引领下,采用“企业+家庭农场+农户+管理+销售”模式,带动农户增收与乡村振兴。目前,该公司在通榆县种植推广黏玉米1500公顷,种植户每公顷可增收1万余元。
产业链:从田间到餐桌的坚守
从种植到加工,再到运输与仓储,科技为通榆黏玉米筑牢品质防线。种植端,企业以“保价回收订单”联结农户,农技专家定期开展选种、病虫害防控指导;采收环节严守“限时采收、冷链直运”标准,联动排产机制,从源头保障品质一致性;加工车间内,科技赋能成效显著,现代化加工技术专注“锁鲜”,最大程度保留玉米营养;仓储环节,配备智能温控系统与立体货架,执行“先进先出”策略,保障玉米存储鲜度;运输环节构建全程冷链网络,长途运输动态补冷,确保通榆黏玉米跨越地域阻隔,甜糯风味不减,让弱碱地的“鲜气”精准触达消费者,以“鲜品质”激活市场消费活力,推动产业价值向消费端延伸。
“公司联合吉林大学团队,创新分段式蒸煮工艺,依据糖分、淀粉理化特性精准调控温压,最大程度留存甜糯本味。”北粮集团吉林省通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广新介绍。同样,通榆县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也在不断通过引进先进生产线、推动新产品开发与品质升级,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企业鲜食玉米产品近三年合格率达到100%,实现了以科技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夯实品质口碑。
谋发展:金穗蕴藏的致富经
在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推动下,通榆黏玉米产业聚焦“好粮优价”持续发力。通过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长春农博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展会,展示通榆黏玉米产品,提高公众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并陆续完成工艺创新与绿色认证,为通榆黏玉米产业增势蓄力。今年,通榆黏玉米纳入“吉林鲜食玉米”省级公用品牌体系,共享“一带金黄、天赐之礼,吉林鲜食玉米在这等你”广告语资源,推动品牌建设步入发展新阶段。
当前,通榆黏玉米已打通国内外市场销售渠道,成为吉林优质鲜食玉米产品品牌代表,产品销往全国18个省市地区,覆盖浙江、北京等地。此外,还远销至俄罗斯、韩国等国家,成为海外市场热销的吉林特色农产品,年出口量持续增长。
从弱碱地生态禀赋,到地理标志的价值赋能;从科技全链的品质坚守,到循环经济的增收实践,通榆黏玉米这张“金名片”,承载着农户致富希望,更在吉林省粮储局的推动下,逐步成长为吉林鲜食玉米走向全国、链接世界的产业标杆,以品牌力量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书写生态与经济共荣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