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青春筑梦田野间,团结实践绘新篇”“三下乡”暑期实践团队赴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聚焦“绿色长征科考”与“赋能乡村振兴”两大核心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深入绿水青山与边疆村寨,以专业所学服务地方发展,将专业所学融入实地调研与服务,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化认知、锤炼本领、贡献智慧,在澜沧大地上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篇章。
向绿而行:筑牢生态屏障的青春探索
团队深入澜沧江山地生态系统腹地,实地考察学习,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青年绿色长征科考。旨在为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贡献青春智慧。
在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千年古茶林,团队成员化身生态守护者,亲身体验自然保护地日常管护,实地观察记录山地特有物种,深刻领悟古茶林与原始森林共生系统的独特生态价值。他们认真学习当地社区参与森林防火、防控盗猎的协同保护机制,汲取大规模栖息地保护的宝贵基层经验。
在糯扎渡水电厂生态保护区,科考之旅深入核心。团队成员在野生动物拯救站详细了解了濒危物种的救护流程,评估工程运营对周边动物迁徙廊道的生态补偿成效;在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探索人工繁育对澜沧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关键作用;在珍稀植物园,实地调研库区淹没线以上原生植物的迁地保护体系,科学评估其在山地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维护中的显著价值。此行深化了青年学子对大型工程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并进路径的理解。
团队还走进澜沧县生态农业示范一线,实地调研“稻田养鱼”“稻田养虾”等特色复合种养模式。通过现场观摩学习,系统掌握了生态农业在涵养水土、维护耕地生物多样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的多重协同效益,致力于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地绿色生产模式”,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之路。
这场绿色长征,青年学子在世界遗产地、重大工程生态区、乡村田野间,系统学习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知识、科技手段和基层智慧,在绿水青山间切身感受到守护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意义,提升了服务国家绿色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扎根边疆:文旅赋能点燃振兴希望
与此同时,实践团队还深入到澜沧县糯福乡的南段村龙竹棚老寨与阿里村老迈寨,将目光投向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与民生发展,用脚步丈量乡土,用专业服务乡亲。
在云雾缭绕的龙竹棚老寨,队员们实地考察了独具特色的干栏式传统民居建筑群,系统记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史诗的传承现状。走访中,队员们切身感受到惠民政策带来的巨变:村寨道路硬化、饮水工程、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显著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通过分组走访20余户村民,聆听“火塘边的对话”,团队了解到,尽管村寨拥有珍贵的非遗资源和原始森林景观,但受限于交通不便和宣传薄弱,文旅产业仍处于萌芽状态。队员们利用数字化工具,细致收集了关于传统手工艺市场化、古村落保护等方面的现实需求,拍摄了大量影像资料,为后续编制详实调研报告和产业发展建议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阿里村老迈寨。清晨的村活动广场化身为欢乐的“童心乐园”。36名拉祜族学龄儿童在队员们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套圈、投壶、跳绳等互动游戏。团队结合专业优势,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活动,通过诗歌诵读、爱国歌曲教唱等形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中华文化认同的种子。同步进行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集体绘画等素质拓展活动,也为边疆儿童带来了别样的关怀与快乐。
团队还精心组织了惠民政策宣讲。由通晓当地语言的本土籍队员担纲,将党的创新理论、民族团结政策、国家安全教育、生态环保理念等宏大主题,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乡音土话”和鲜活案例。宣讲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数十名村民参与,不少村民甚至放下农活专程赶来,人群中不时传出恍然大悟的感叹声。活动共计发放普法、安全宣传材料百余份。
感悟与担当:青春在边疆沃土绽放
青年学子在多民族共生的村寨发展中读懂了“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深刻内涵,在感悟奋斗传统中激发“把青春献给祖国”的使命担当。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必须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践行者,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在服务边疆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在实践中,队员们还将深情融入笔尖,队员们精心准备了系列暖心政策卡片赠送给当地群众,用朴实真挚的语言传递乡村振兴的信念力量,这些凝聚着青春热忱的手写卡片,既是对党的惠民政策的生动诠释,也是对边疆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深情鼓舞。一张张满载祝福的卡片,如同播撒在边疆沃土上的希望种子,必将激发村民们建设家园的无限热情,让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在边疆村寨绽放绚丽光彩。
延续合作:实践成果赋能长效发展
此次澜沧之行,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更开启了校地合作的新篇章。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与澜沧团县委签订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并将基于丰富的实践成果,与澜沧县有关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团队采集的珍贵文化资料将用于建设民族文化遗产数字档案,为非遗保护留存数字记忆。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文旅发展瓶颈与需求,团队将形成专项建议报告提交地方政府,持续为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林职智慧”与“文旅方案”。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祖国西南边疆,用专业知识服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用青春热血践行使命担当,在澜沧江畔的绿水青山与古老村寨间,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奋进篇章。
(霍冬芳 张洪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