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安乡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依托“民意直通车”工作机制,做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自始至终实行开门教育,推动形成干部下沉到一线、问题上浮出水面、矛盾化解在基层的良好局面。
强化党建引领的工作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部门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一盘棋”工作格局,推动“民意直通车”走深走实。一是基层网格优化。全面构建“1+1+1+N”网格架构(1名乡镇干部任指导员、1名村干部任网格长、1名组长任网格员、N名邻长/志愿者),全县优化网格1604个。深化“党建+网格”“三长制+民意直通车”基层社会治理模式,1100余名乡镇党代表担任片长、组长、邻长,累计收集处置民意2300余条。二是主体责任压实。坚决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乡村两级常态化开展“四进四访”活动,党组织书记带头,广大乡村党员干部参加,通过进网格访民意、进屋场访农户、进社企访能人、进商会访乡友,密切群众血肉联系。深柳镇深入企业提供服务指导20余次;官垱镇摸排化解矛盾43件次,消除信访隐患5起,成功对接商会捐资安装”三五”公路路灯,服务18家市场经营主体申办个体工商执照。三是县直部门协同。统筹县长热线、民意热线,结合设立“民意热线电话”,在政府官网开通建议征集通道,由专人负责进行实时登记、分类交办、跟踪督办,协调组织各单位定期会商研判,推进问题解决。县人大在39个代表联络站建立“扫码接访”机制,办结群众意见279件;县政协通过“政协云”平台收集办理微建议5条、社情民意75条。四是社会组织参与。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吸纳老党员、老干部、乡友、志愿者队伍充实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精心打造“村民议事厅”“基层治理综合服务体”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民意直通车”落细落实。陈家嘴镇“安成公社”老干志愿服务队伍选聘68名退休干部担任调解员,今年自主调解纠纷35起,协助乡村两级调解15起;三岔河镇梅家洲村进一步发挥“红梅姑”先锋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开展“有事上门促和”行动,化解矛盾54起。
村民代表在村民议事厅议事
健全畅通民意的闭环机制
2024年11月,县委组织部、县委社工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基层治理“民意直通车”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相关部门、乡镇对照两个清单深入查摆“民意直通车”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纳入集中整治台账进行重点攻坚,从制度层面推动问题整改见行见效。一是全面收集。基层网格“引导车”、县直部门“应急车”、乡村干部“巡诊车”、代表委员“便民车”、社会组织“共享车”五车齐发,多维度、全方位收集社情民意。二是分级办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分类处办制”和“及时报告制”,简单问题由网格员第一时间反馈、疏导,网格长第一时间处置、解决,复杂问题上报给乡镇处置,需多部门协调解决的事项由乡镇即时报告县委社会工作部进行统筹协调,实现“小事不出村、一般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三是集中调度。坚持完善月抽查通报机制,以民意解决率、群众满意度等为参考,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党组织与个人,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提高各单位责任意识。对涉及多个单位的民生难点痛点问题,由县级领导进行领办统筹,集中调度,确保问题有效解决,做到“本单位问题不上交,多部门问题齐心办”。四是分析研判。建立“周调度、月研判、季汇报”机制,乡镇党委每周例会通报办结进度并上报收集民意,各相关县直单位、各乡镇每月进行一次会商、县委社会工作部定期收集整理形成民意专报,每季度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一次工作情况。
广泛收集民情民意
提升服务群众的实际效果
严格贯彻“开门搞教育”的工作要求,做好“走找想促”“四下基层”与“民意直通车”的结合文章,以可感可及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认可。一是办理民生实事。多维度收集民意577件,已处理541件,化解率为93.76%,做到将问题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初始;全方位办好实事,小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改造、农村自来水网改造,菜市场改建、稳岗就业等群众关切问题正逐步解决,全县越级信访显著下降,县长热线投诉件同比下降30%,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二是创新体制机制。透过各类问题表象,从体制机制这个“根本”上入手,明确县级改革任务82项。确定医共体建设、殡葬移风易俗等14项重点改革任务,安乡成为全省首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示范县,初步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基层治”目标;已整治散埋乱葬13处,推进陵园变花园,160个村级公益墓地年内可实现全覆盖。三是推进乡村振兴。将“民意直通车”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有机融合,通过进网格访民意、进屋场访农户、进社企访能人、进商会访乡友,进一步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思想共识,推动人才回归、企业回迁、资金回流,助力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中共安乡县委组织部 易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