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供销新辉煌——常德市供销合作总社2024年亮点工作扫描
发布时间:2024-12-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肖健 | 责任编辑:徐海波

曾几何时,供销社是国人心目中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常德市供销合作总社围绕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这条主线,始终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宗旨,大力开展基层社建设,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保供稳价能力不断提升,为供销系统续写了新的辉煌。

精准“赋权赋能”基层社实现“一点多能”

基层社一直是供销合作社占领农村市场的关键所在。“赋权赋能”,即市供销合作总社通过与市级及以上银行、保险、通讯、快递、电商等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联合行文、指导实施、督导落实的工作方式,赋予基层社相关业务与功能,以服务类别的叠加实现基层服务网点“一点多能、一网多用”。

近年来,通过精准“赋权赋能”,基层社长期薄弱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全市基层社组织体系实现全覆盖。

在市供销合作总社的指导下,各基层社通过叠加服务功能增加了营利点,让农民享受便捷优惠的服务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9月27日,鼎城区供销社与工商银行鼎城支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向农户提供农资交易、基础金融服务、融资工具、乡村政务等一揽子服务,为参与农资淡储的经营主体提供最高额度300万元的定向贷款,为首批17家基层社试点单位开展农资淡储金融服务。汉寿县供销社与工商银行、太平洋财险、电信公司在汉寿县罐头嘴镇供销社试点共建基层网点;澧县大堰垱镇供销合作社与太平洋财险开展合作,代办点业务综合排名全省前列。

根据总社和省社要求,市供销合作总社还开展了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和强基强能示范社创建,全年完成2个总社示范社创建工作,完成省社18个基层社示范社建设任务,有力推动了基层社提质增效。

持续“强基强能”社会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民生产最直接、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

在常德,从积极推广“大田托管”模式,到打造区域性、综合性、全程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平台,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持续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质量稳步提升。2024年,各级供销社持续“强基强能”,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规模稳定在465万亩次以上。

临澧县太浮镇陈二铺社区供销社主要开展生资配送、集中育秧、机插机抛、无人机“飞防”等大田托管服务。为解决基层社实力弱、起步难问题,临澧县供销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为基层社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各类优质农资,帮助基层社节约生产成本10元/亩。2024年,该供销社集中育秧面积达6800多亩、机插机抛达2800多亩、无人机“飞防”面积达2000亩,在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并通过免收服务费用降低农户生产成本。

健全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在农民中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是供销合作社得天独厚的优势。“强基强能”工程阔步向前,供销合作社发展优势不断扩大,在更懂农民、更懂农业、更懂市场的优势中更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用心用情畅流通农资保供稳价能力不断提升

2024年,全市供销系统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用心用情畅流通,全年供应化肥近19万吨,种子近3000吨,农药近6500吨,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农资供应保障工作。

市供销合作总社建立农资供应信息专报制度和农资价格监测机制,农资市场价格进一步稳定。为了确保农资质量,市供销合作总社对系统内的农资强化监督检查,严把农资“入口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流入供销系统农资企业及经营网点,充分发挥了供销社农资保供稳价和农资供应主渠道的作用。目前,市供销合作总社正组织各县市区社开展农资淡储工作,为来年春耕备耕农资供销打下坚实的基础。

桃源县枫树惠农综合服务社有限责任公司由桃源县供销社牵头成立。该公司积极发展优质优价订单农业,“常德香米”每百斤收购价高于国家保护价35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公司为桃源县农业农村局代管了一个现代化的育秧工厂,购置无人植保机15台、大中型农田作业机械200余台,为农民实施“七代”(代耕作、代播种、代插秧、代植保、代收割、代仓储、代销售)服务,惠农服务覆盖面达12万亩,服务农户逾2万个。同时,该公司与大型农资生产厂家深度合作,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收。此外,公司还经常组织种田大户进行集中培训,点燃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热情。

“我们将以农户需求为导向,针对各地地理条件、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用心用情畅流通,不断提升供销系统的农资保供稳价能力,解决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市供销合作总社负责人介绍说。

聚焦品牌强品质茶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11月29日,第二十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在四川省宜宾市举行。会上,常德捧回多项荣誉,其中石门县、桃源县荣获2024年度茶业重点(原百强)县域,湖南百尼茶庵茶业有限公司、湖南植歌茶业有限公司荣获2024年度茶业重点(原百强)企业,湖南百尼茶庵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饶文兵获评“国茶人物·制茶大师”。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市供销合作总社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2024年,市供销合作总社按照“转方式、强品牌、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协助茶叶企业做亮品牌、提升品质,全市茶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今年,全市茶叶预计总产量约6万吨,综合产值稳定在110亿元左右。在做亮品牌方面,全市有4款产品获得全国红茶、绿茶质量评选五星评价,7款产品获得四星评价,2款产品入选全国名优绿茶产品与包装推选名单,2款产品在全国茶叶品质评价中获评五星茶样。在2024中国茶品牌价值调查中,石门银峰、桃源红茶的品牌估值和全国排名较上年均有提升。

在品质提升方面,全市大力实施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保护与利用优质茶树种资源,茶叶种植技术和优质品种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茶叶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把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农药和化肥的用量大幅减少,从源头上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检测标准和农残标准。

下一步,市供销合作总社将深入挖掘地方茶文化资源,打造各种茶文化载体,开发茶路、茶俗、茶遗迹、茶书、茶诗、茶故事,通过“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示范企业、推广一批成熟技术、培养一批技术骨干”的模式,为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的科技兴茶模式。(通讯员  肖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