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德者善行。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推动变革,一些优秀的医疗团队和个人以其专业和奉献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彰显民生情怀,树立榜样力量,推动基层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常德市武陵区卫健系统启动了名医推荐赤子医心守基层活动,从今天起,中国网常德将连续推出相关系列报道,号召广大医务工作者以此为榜样,不断修医德、行仁术。
“我现在有他们‘管’,子女在外面工作都放心。”日前,家住穿紫河街道的陈奶奶介绍说,因为有糖尿病,这些年一直被社区医生“管”着,控制得很好,人也精神。打造家门口的坚实“医靠”,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是穿紫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精进业务的动力,也是他们的初心。
坚守初心,再续华章
龚惠明是一名全科主治医师。2018年服从组织安排,从一名二级综合医院的领导班子成员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任党支部书记,他没有丝毫怨言,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迅速投入到基层医疗工作中。
龚惠明常年坚守门诊,每年的门诊病人上万人次。由于工作繁忙,常常无暇上洗手间、按时吃饭,这已成为了他工作中的一个常态。他深知上班族和学生难以在正常的医疗工作时间内就诊,便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就诊机会。过硬的技术,暖心的服务,让很多患者、患者家属都与他成为了朋友,收到的感谢信、锦旗不计其数。
原本到了退休年龄,因深受居民信赖,龚惠明被中心返聘了。再次披上白大褂,龚惠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发挥余热,全力以赴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工作三十多年,龚惠明收获了众多“忠实粉丝”,这些“忠实粉丝”们不仅自己来找龚惠明看病,十之八九都会向亲朋好友再推荐,好口碑就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成了龚惠明的“标签”。
要问龚惠明炼出好口碑的秘诀是什么?他说医术和仁心,两者缺一不可。在他的熏陶下,中心医疗团队都深受影响,形成了积极向上、关爱患者的良好氛围。
传承中医,无悔付出
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杨华既是中医主治医师,又是常德市针灸协会委员,从事中医内科、疼痛理疗科二十余年。杨华不仅医术精湛,更有着一颗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的赤诚之心。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杨华,那一定是“温暖”。这种温暖来自杨华慈祥的笑、和蔼的言行、暖心的服务,就像中药一样,是传统的,但也是温润的、值得信赖的。她始终用一颗饱满热情的心全心全意对待患者,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为每一位患者排忧解难。她说:“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我的责任和使命,用最低的费用医好病人才是第一位”。
一次,一位老人在老伴的陪同下找到杨华,称自己双手麻木,不久前在外院做过头部核磁共振检查无异常,老人认为是颈椎病引起的,要求杨华直接给颈部扎针就行。在杨华的细心问诊下发现,老人的症状是中风先兆的表现。杨华劝老人除了扎针外还要配合口服中药汤剂,扎针选穴也不全部是取颈部,老人及家属半信半疑勉强接受了治疗。老人在治疗一次后见症状暂无改善,脾气变得暴躁。杨华深知老人康复心情急切,面对老人过激的话语,她依然耐着性子跟老人和家属解释。几天后,随着病情的改善,老人及家属终于露出了笑脸。
杨华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得到了患者们的高度认可,许多患者在治愈后纷纷送上锦旗。一面面锦旗,承载着患者们的感激,也见证了杨华在中医医疗事业中的深耕细耘与仁心仁德。
医术卓越,服务不断
在穿紫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一位医生,他不仅是医疗团队的骨干,更是居民健康的守护者。他就是熊先祥主任,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医学知识的全科主治医师,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熊先祥自担任中心分管医疗的副主任以来,始终坚守在医疗工作的最前沿。他不仅坚持坐门诊,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还主动承担晚班工作,全面了解患者情况,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帮助。熊先祥积极带领家庭医生团队深入小区,将医疗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他深知许多居民由于年龄、身体和经济限制,难以频繁前往医院就医,为此,他带着团队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
2021年5月的一天,滨湖社区居民康奶奶因突发胸闷、胸痛电话通知作为家庭医生的熊先祥,熊先祥争分夺秒地带领同事冲到了康奶奶家中,查毕后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引起的心绞痛,立即进行急救处理,随后陪同康奶奶前往上级医院胸痛中心,替康奶奶打通绿色通道,在康奶奶病情稳定后又陪着下转继续治疗。其后,熊先祥又多次上门复诊,直到康奶奶身体恢复正常。几年下来,康奶奶成了中心的“老客户”,每个月定期来找熊先祥复诊。
熊先祥常说,要把医疗队伍的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让居民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有靠得住的“真医靠”。(刘泉全 通讯员 杨师鉴 李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