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革命传统熠熠生辉的底色,也是常德市七中这所百年学府最鲜明的特色。
近年来,常德市七中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把学校办成了凝聚“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强大向心力的阵地,践行有信仰、有温度、有生命力的教育。而这也成为了该校实现学校高质量、高品位发展的一个“法宝”。
小课堂,大舞台,培育“红烛先锋”
“党和国家为我们学习、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为我们的待遇作出了规定和保障。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守好自己的那口‘井’,坚持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育人......”“七一”前夕,在优秀党员表彰大会暨新党员宣誓仪式上,常德市七中党委书记黄大祥掷地有声。他以“讲规矩、守纪律,做合格的党员教师”为题,结合工作实际,用小故事诠释大道理,号召党员教师铭记历史、发扬传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庄严的会场,台下鸦雀无声。大家眼中带光,目光集体注视台上主讲人,任心灵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
从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到党员教师人人参与,从会议室到红色革命遗址,小小的课堂,成了大舞台。在红色地标中致敬历史,在红色精神的谱系里接受洗礼,党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该校坚持党建引领,狠抓支部“五化”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坚持集体研究。党建重实效,做到了月月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与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值班,带头上课听课评课,党员教师带头创示范岗、上示范课、争当志愿者,使党建工作与教学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小活动,大参与,引领“红心向党”
谈及学校近几年的发展,校长李健均介绍,“我们围绕‘教育教学’中心,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模式全方位、全过程地贯穿于学校各项教育工作中,努力开创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互促共赢的新局面。”
党建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相结合。为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做好师德师风正面引领,这学期,学校多次组织开展了向麻小娟学习活动,并拍摄了《聚光》《领路》《创新》《护航》四集党员教育片。该校通过发挥党支部自身优势,让党员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出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学识水平、有仁爱之心的优秀育人团队。
党建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带领学生参观校史馆,对他们进行校史教育;学校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将丁玲、王悦贞等校友的革命事迹编成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程;让学生在讲红色故事、寻红色足迹的过程中,完成体验式学习......长期持久的全方位红色教育,让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根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党建与德育相融合。“五千年的黄河水,流淌着一个梦。河两岸上的五色土,长出了梦中景……”快闪活动中,2000余名师生热血高歌,在跳跃的音符中,师生们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在艺术沉浸中传承党的红色基因;漫画作品展上,学生们用心感悟党的历史、感悟红色革命,用一幅幅原创动漫作品,表达着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崇高敬意;观电影,学党史,知党情,在光影中追寻红色记忆,铸就民族之魂;从开学典礼到毕业典礼,从升旗仪式到成人仪式,再到公益演出、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一个又一个活动,激发着学生奋发图强、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国家、省、市级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在这里,“传承红色基因”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有了温度、有了声音、有了质感。
小奖牌,大荣誉,彰显育人品牌
“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单位”“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校”……一块块奖牌,一项项荣誉,是该校的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的有力佐证。
飘扬的党旗如“红色引擎”,带动着七中师生不断迸发出奋进的动力和激情。学校以“示范”为龙头持续发力,以服务师生“聚人心”,以坚守课堂“固根本”,以党员岗位“强示范”,让教师充满幸福感,让学生充满成就感,让课堂充满活泼感,解锁党建育人新“密码”,让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实”起来、“活”起来。
如今,常德市七中教师团队厚积薄发所展示出来的教育使命感、教育情怀、教育能力、教学水平、办学成效得到广泛的认可,成为了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学校党建工作也多次受到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党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接下来,学校党委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内容、新载体,进一步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努力构筑“党建引领、创新驱动、特色发展、全面育人”的模式,发挥党建引领学校工作的核心作用,用一流党建带一流队伍、创一流质量、树一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