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浩荡催征帆——常德经开区2021年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1-12-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罗勇 | 责任编辑: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这一年既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2021年常德经开区以争当“区域性产业发展排头兵、新时代园区转型先行者”的发展定位,坚持改革创新,聚焦产业建设,注重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帮扶、功能配套,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完善产业格局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着力创建“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的“五好”园区,推动产业园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走在前列,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打造重要引擎。“五好”园区创建为常德经开区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常德经开区拟定《创建“五好”园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四大目标,制定构建融合协同格局、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培育现代产业生态、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与建设绿色低碳园区五大举措。

科技创新为常德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图为中国中车生产车间。

按照“聚焦+集聚”的发展思路,常德经开区2021年明确了“二主一特”产业发展导向:即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和医药食品健康产业两大主导产业,新能源及材料产业一个特色产业,集聚优势资源向产业基础相对较好且拥有产业带动性强龙头企业的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清洁卫生用品以及储能与微电网等五个细分产业领域聚焦。年内,碳中和与碳达峰课题研究成功结题,物流规划、三产规划与零碳园区规划草案编制顺利完成。伴随《常德经开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出台,常德经开区精选优势产业链十二条,实行一链一个工作专班、一链一个支持政策、一链一个发展规划、一链一个承载园区,推动园区产业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新能源及材料产业形成常德经开区的特色产业,图为金康光电生产车间

2021年常德经开区继续建设创新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动能。德新众创空间成功晋升省级,创业服务中心、德创工坊、德新众创空间分别获得湖南省2020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众创空间绩效评价优秀等次(A等),常德中科多源电力融合技术研究院成功入选2021年第二批拟备案湖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名单,实现了常德经开区成立以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全球首个百兆瓦级多电源融合技术实验验证平台竣工并投入使用,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工在即。

创新招商举措

为提升新引进的项目质量和引进效率,2021年常德经开区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的引进机制。制定招商引资流程规范,对招商项目信息处理、信息跟踪和评审签约的全流程进行了规范。针对每个项目都严格审核把关,压缩项目投资金额的水分,借助专业机构强化合同的制约机制。在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前,常德经开区火速出台了《湖南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专项政策》,从租金补贴、税收贡献奖励、产品注册奖等9个方面,对入园的生物医药项目给予专项扶持。分子生物学诊断试剂和终端生化分析仪器生产基地、医疗配套生产二期等7个享受通行政策的生物医药项目乘着专项政策的东风,不再需要“一事一议”讨论,切实提高了项目引进效率。

今年常德经开区紧紧围绕十二条优势产业链开展招商,积极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优势产业做强做大,打造产业集群。其中,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链招商实现了新突破。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方面,引进了大机动超音速无人机、机械零配件制造等16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44.52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链方面,引进了仿制药研发生产基地、高端医药中间体等15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24.03亿元。

常德经开区在外资项目引进上寻求突破,成功签约了韩国医美、丰树集团2个外资项目,签约总金额达7500万美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达到8家。两个项目顺利落地后,预计可为全区完成3至5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指标。

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常德经开区主动出击,先后参与了2021年港洽周、民营企业500强峰会、第十五届湘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会、湖南(岳阳)口岸经贸博览会、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上海招商推介会等活动,招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21年11月,常德经开区项目签约金额147.19亿元,共引进项目103个,其中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项目31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引进500强项目3个。

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是否能够高效推进,是决定园区能不能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常德经开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抓稳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快速建设、早见成效,为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2021年,常德经开区共推进服务项目80余个,协议总投资约42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9个。在亿元产业项目中,武陵酒扩建、智见控股、验证平台、云港生物、金立星机械等18个项目完成年度新投产任务;杭德铁塔、昆宇锂电、晟强科技等19个项目完成年度新开工任务。

常德经开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统筹调配资源,优先保障项目建设资金、拆迁安置、用水用电等项目建设要素。克服征拆资金紧张等实际困难,主动对接重点项目,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全年实施了B保区、丰树产业园、演舞堆三期项目等15个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其中B保区项目获评全市“春雷行动”先进项目。为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常德经开区全面推进供电、供水、燃气、供热等工程建设,提升设施支撑和保障功能,不断加强水电气热等资源的保障水平,为60余家企业解决通水、通电、通气难题,为武陵酒扩建、中科多源实验验证平台、银华智慧产业园、云港生物等30多个项目提前试产、投产创造条件。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常德经开区集中资源和力量保障重点产业配套项目建设,2021年启动和推进长安路、彰德路、同德路、尚德路、仙公路等8条道路,为武陵酒厂技扩改、金立星、重庆药友、腾达等产业项目配套,项目总投资额约2.55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

常德经开区坚持把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当作增强园区软实力的重要举措,2021年面向企业推行服务专员制度。安排176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企业服务专员,实行在职终身服务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疫情防控、子女上学、员工招聘、周边矛盾协调、争取资源等问题300余个。

为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常德经开区全面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让政策上的“白纸黑字”变成惠企“真金白银”。2021年,常德经开区共兑现高质量发展奖励项目457个,奖励金额2935万元。截至目前,争取国省市奖补资金近1.3亿元。力元新材、天马电器和中联液压3家企业成功获批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园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总数已达5家。出台帮扶企业“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贷款展期、员工招聘、过桥资金等困难。

产城融合为常德经开区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常德经开区结合园区发展定位,着眼项目和企业需求,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优化营商环境。项目推进实行“一窗办”,对现有的常德经开区政务大厅进行提质改造,新增7个窗口,新入驻事项29个,共提供审批服务事项74项,完善政务大厅功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与此同时,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督促涉及“证照分离”改革的各部门制定包含缩短审批时限、精简审批材料、“审核合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采取承诺告知、网上公开办理等各项措施,进一步压减了市场准入事项办理时间,全区各涉改部门通过实施容缺、优化审批服务取消各类材料和证明事项25个。另外还推行“网上办”,广泛宣传和引导群众通过我的常德APP、“一件事一次办”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市民中心等多个便民渠道,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常德经开区大力开展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工作,出台《项目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制度》,有序开展建设工程行政审批项目代办服务工作,全力推动园区赋权,争取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一件事一次办”。目前,全区共梳理本级政务服务事项1017项,其中,行政权力类476项、依申请类172项、依职权类304项、公共服务类65项。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工程建设要求,重点帮办代办服务项目30多个,最大限度提升服务效能。

扬帆远航正当时,砥砺奋进开新篇。2022年是常德经开区建区30周年,即将迎来“三十而立”的常德经开区必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