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 龙头跃》系列报道之一丨100元一碗的常德米粉,你吃过吗?
发布时间:2021-09-10 | 来源:常德日报 | 作者:姜美蓉 | 责任编辑:

“来两碗和牛粉!”9月7日8时许,壹德壹锦都店,市民李小姐带着从深圳回常的闺蜜专程来“嗦粉”。很快,一碗鲜香扑鼻的常德米粉出炉,新鲜和牛制作的浇头,再配上羊肚菌、芦笋等食材,荤素搭配,色泽诱人,惹得客人连声赞叹。

image.png

“这是店里推出不久的新品,100元每碗,每天能走50份左右!”采访时,常德市壹德壹食品有限公司副总黄淑萍透露,这款产品是他们的一次尝试,打破以往常德米粉10元左右一碗的模式,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目前看来,市场反映还不错。”

除了是公司副总,今年59岁的黄淑萍还有一个身份,是武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米粉制作技艺传承人。黄淑萍介绍,她家三代都与常德米粉打交道,爷爷当年在市城区大西门开了一家黄宪记清真粉馆,前店后坊,自己宰牛,米粉手作,十分有名,她从小便在父亲的米粉店帮忙。43年前,16岁的黄淑萍顶班进入原常德市饮食公司工作,她清楚地记得,当时一碗牛肉粉的价格是2角2分。2003年,她从原公司下岗后,加盟常德市壹德壹食品有限公司,当时,一碗牛肉米粉的价格是3元。一晃,又将近20年过去,这碗不断创新的常德米粉也“高大上”起来。

image.png

可以说,从16岁到59岁,从0.22元到100元,透过一根小小的米粉,黄淑萍见证了常德米粉的岁月变迁,也见证了常德米粉的商业沉浮。

常德米粉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东汉时期,常德就有了食米粉的传统。早上吃碗米粉,早就融入市民的日常,无论是新晋网红店,还是常青老字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碗最好吃的粉。走在常德的大街小巷,粉店满街都是。“七么得浇头!”即使是老常德,面对琳琅满目的品种,也容易犯上“选择困难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城区米粉店就上千家,全市米粉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值达25亿元。

虽然久负盛名,但一直以来,常德米粉很少走出去,在全国市场上没有一个叫得响、立得住的大品牌。反观已成为现象级的柳州螺蛳粉、云南过桥米线,短短几年时间,年产值达百亿元,生动诠释了“小米粉也是大产业”。

常德壹德壹作为主营特色鲜湿米粉的特色小吃连锁企业,拥有汤粉、炒码粉、炖粉、干拌粉四大系列,浇头种类不断丰富,有上百种之多。多年来,为保证常德米粉那碗老味道,企业秉承“传承、保护、发展、创新”的发展理念,一直深耕本地市场,先后获得了“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代表品牌企业”“中国地标美食——常德牛肉米粉代表性企业”等一系列荣誉,黄淑平本人就曾经多次代表企业,远赴日本参加美食交流,登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向国内外的食客介绍常德米粉。

作为常德米粉的龙头企业,成立于2003年的常德壹德壹食品有限公司使命在身,近年来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如何让常德米粉走出家门的途径。2020年,是壹德壹长沙战略的重要一年,他们在长沙韭菜园米粉一条街开出首家壹德壹品牌店,开业即火爆,从早到晚有人排队,创下一星期28万元的营业额。“我们近期的发展规划是继续拓展区外市场,尤其是深耕长沙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巩固壹德壹在米粉行业的一线品牌。”目前,公司分布在全省各地的直营店共有10家,旗下其它品牌店8家,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

作为一个地域性强的小吃,如何保证常德米粉走出家门不走味,是摆在经营者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目前,壹德壹正在加紧筹建现代化、高标准的中央厨房和配送中心,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出品。目前,已基本完成开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年底有望建成,未来,可以满足整个米粉链条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冷链配送一体化。“有中央厨房和配送中心作为基础,下一步,我们计划在长沙、北京、深圳布局三大运营中心,未来全国的店面布局可达3000家。”

相关链接——  

老字号走出家门,让常德看到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开始大力鼓励米粉产业发展:成立常德米粉产业发展集团,对米粉产业进行整合升级、品牌扩张;建立智慧监管平台,对米粉生产进行全流程追踪,打造绿色健康品牌。前不久,常德市副市长杨成英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争取到2025年,常德米粉店达到2万家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要突破100亿元。